首页 > 新闻 > 证券 >

315冒牌假货如何成为“海外专柜正品”?

发布时间:2025-03-15 09:28:18来源:
在2025年“315”消费者权益日期间,新华社等媒体揭露了冒牌假货如何通过一系列操作摇身一变成为“海外专柜正品”的内幕。以下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套路及其背后的运作模式:

1. “洗澡蟹”模式:假货出境再回流

一些不法商家通过“境内制假—出口境外—回流境内”的“洗澡蟹”模式,将假货包装成“进口正品”。具体操作包括:

  • 在国内生产假冒品牌商品,然后通过进出口贸易公司将假货出口至境外(如香港、澳门等地)。

  • 在境外完成“洗白”后,再通过关联公司报关入境,伪装成“海外直邮”商品123

2. 伪造资质与物流信息

  • 伪造资质:商家在直播间展示品牌授权书、境外公司营业执照、清关单据等文件,但这些文件往往是通过虚假手段获取的。例如,武汉的刘先生在直播间购买的名牌羽绒服,商家无法提供品牌授权书,最终鉴定为假货13

  • 伪造物流信息:部分商家通过伪造海外物流信息,让消费者误以为商品是从境外发货。例如,消费者收到的快递单显示商品从香港发货,但实际上是从国内某地发出78

3. 直播带货与营销话术

  • 不法商家利用直播平台进行带货,通过“限时打折”“限量抢购”等话术吸引消费者购买。主播在直播间展示商品时,还会教授“如何鉴定假货”,进一步增加迷惑性13

  • 部分商家甚至与境外留学生合作,利用其身份作为“门面”,让消费者误以为商品是国外本地购买的6

4. 消费者维权难

  • 退货退款难:许多“全球购”商品页面标注“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”,消费者在发现问题后往往面临举证难、退款难的问题。例如,佛山的谢先生购买的进口化妆品因质量问题要求退款,但商家以跨境商品特殊性为由拒绝13

  • 法律差异:跨境商品涉及多环节链路,溯源难度大,且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假货的判定标准存在差异,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18

5. 警方打击与专家建议

  • 警方行动:上海静安警方近期破获了一起特大跨境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,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。犯罪团伙通过境内外公司伪装,将假货出口至境外再回流境内销售23

  • 专家建议

    • 相关部门应针对电商平台跨境购物乱象开展专项整治,建立直播平台涉境外产品推荐预警机制18

    • 消费者应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商品,并提高鉴别能力,避免落入“低价正品”陷阱2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